一、準備階段
1.了解被檢測物體:
確認被檢測物體的材料和尺寸,以便選擇合適的磁粉和磁場強度。
根據被探件的材料、形狀、尺寸及需檢查缺陷的性質、部位、方向和形狀等的不同,選擇合適的磁化方法和磁化電流種類。
2.清潔被檢測物體:
清除被檢測物體表面的油污、鐵銹、氧化皮等雜質,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
3.設備檢查:
檢查磁粉探傷儀的電源、各表、按鈕是否正常工作。
檢查干粉噴灑器是否堵塞,以及靈敏度是否符合標準要求。
二、設置階段
1.連接電源:
將磁粉探傷儀的電源插頭插入電源插座,并確認電源指示燈亮起。
2.選擇工具:
根據被檢測物體的形狀和大小,選擇合適的電磁鐵和傳感器。
3.放置物體:
將被檢測物體放置在電磁鐵的工作區(qū)域內,確保其與電磁鐵的距離適當。
4.設置參數(shù):
通過控制器設置磁場強度和檢測時間等參數(shù)。這些參數(shù)應根據被檢測物體的材料和缺陷類型進行調整。

三、檢測階段
1.啟動電磁鐵:
啟動電磁鐵,使其產生強磁場。此時,被檢測物體表面的缺陷會對磁場產生影響,導致磁場分布發(fā)生變化。
2.噴灑磁粉:
在被檢測物體表面均勻地撒上一層薄薄的磁粉。注意磁粉的厚度要適中,過厚或過薄都可能影響檢測效果。采用干法檢驗時,應使干磁粉噴成霧狀;濕法檢驗時,磁懸液需經過充分的攪拌,然后進行噴灑。
3.觀察檢測:
待磁粉沉積在被檢測物體表面后,通過裸眼或使用紫外線燈等輔助設備進行觀察檢測。觀察磁粉的分布情況,尋找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裂紋。
四、記錄與處理階段
1.記錄缺陷:
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有缺陷存在,應立即對被檢測物體進行記錄,并標記出缺陷的位置和大小。可以使用標記筆或噴漆等方式進行標記。
2.制定處理方案:
根據檢測結果,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。對于存在缺陷的部件,可能需要進行修復或更換。
五、收尾階段
1.關閉設備:
檢測完成后,關閉電磁鐵和電源開關,確保設備處于安全狀態(tài)。
2.清理現(xiàn)場:
清理工作區(qū)域和設備,將磁粉和雜物清除干凈,保持設備的清潔和延長其使用壽命。
請注意,在進行磁粉探傷時,操作人員需要遵守相關的安全規(guī)范,避免觸電和其他意外事故的發(fā)生。同時,定期對實驗室磁粉探傷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(yǎng)也是確保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(tài)的重要措施。